1)第五百九十六章 两张作品_全能大画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但从骨子里……竟能如此的相似?

  常理来说,双年展是艺术竞赛,大家都是为了得奖去的。

  画家们都希望把自己的作品藏着揶着,不到最后一刻,不显露在人前。

  崔小明站在自己未完成的画作面前,拍摄狮城双年展的采访照片,是比较违背常理的一回事。

  类似的事情,不是没有。

  一般只会在两种情况下出现。

  一是画家的绘画风格太特殊,技法太好,对自己的创意非常自信。

  相信对手们就算是看到了,也抄袭不了,所以根本就无所谓,他想要提前透露出一点的风声出来,拉拉曝光和观注度。

  二就是反过来,他……自己就是抄袭的那一方,着急的把作品拿出来。

  这一套也是行业内玩腻的。

  传说几百年前,油画家们在巴黎沙龙里互相卷的时候,就有人会偷偷看了别人的画,然后连夜画出来,抢先展示给评论家和学会的学者。

  卡拉瓦乔和巴格利奥,倒底有没有抄袭创意,是谁抄袭的谁,已经吵了几个世纪了。

  江湖传言中,毕加索也喜欢干瞄到别人的作品,然后把精髓学过来,自己画出来开展览的事情。

  他当年在法国画坛甚至会被人称为“临摹专业户”。

  或者,更简单的例子。

  艺术抄袭这种事情,有点像是学界抢着发表论文。

  第一个拿出来的人名利双收,应有尽有,被人追捧,第二个发出来的人,则往往一文不值。

  而这种事情又很难去查,甚至没法查。

  很多学者都笃定的认为,诺奖得主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,是抄袭了隔壁英国学者罗莎琳德·富兰克林的贡献,甚至有从事科学史研究的教授直接把它定形为了“科学史上对创造力的最丑恶的剽窃,一个肮脏的好戏”。

  但有再多人站出来,提供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。

  很可能人们也再也无法得知,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了。

 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类最严肃、最严谨的科学类学科,都笼罩在了抄袭的阴云之下。

  换到了艺术领域,“创意”这么缥缈无形的东西。

  是谁抄了谁,永远都会是一笔糊涂账。

  标准就是,谁拿出来早就算是谁的。

  基于崔小明的绘画方向。

  他的那张画独特的画法,两种情况都是有可能的。

  大多数的人,包括评委可能都会认为是第一种,是崔小明对于自己独特的东西合璧绘画思路的自信。

  老杨却觉得,这里面有问题。

  不对劲。

  崔小明……他肯定在什么地方,见过顾为经的那张《仰光下的好运孤儿院》。

  没有什么证据能支持老杨的想法。

  这两张画的主人,一东一西,差了足足十万八千里,作品的内容也差了足足十万八千里。

  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也不能说是崔小明抄袭了。

  可老杨还真就是这样

  请收藏:https://m.ciji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